ID518346562

专访媒体心理学家张怡筠 :心理学助她找到超棒老公

 “工作是容易的,赚钱是困难的;恋爱是容易的,成家是困难的;相爱是容易的,相处是困难的……”李宗盛的歌词,贴切地写出了大部分都市人的心声。套用同一式来说:生活是容易的,但是,要过一种自己理想的生活,还是困难的。于是,我们情不自禁地跟自己闹起了别扭,我们的行动开始背离实际想法,我们比以往更加关注来自心灵的声音。配合这种需要,上海的《心灵花园》、《大话爱情》,央视的《心理访谈》等“心理按摩”类节目层出不穷,且都取得不错的收视率。
  
  作为生活时尚频道《心灵花园》的嘉宾主持,张怡筠博士已经成为上海观众最熟悉的心理学者之一了。其他主持人在大街上被认出来,顶多是被要求签名合影,而张怡筠还没反应过来呢,热心的粉丝已经开始倾诉自己的心事了,由 
此可见她的受欢迎程度。日前,张怡筠在接受本报专访时,分析了心理节目遍地开花的现状: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。

  以前很多人认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了,那么这个人肯定是‘神经病’,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到,重视心理和生理健康是同样重要的,如果我们可以每天吃一片维生素,为什么不能定期看心理医生呢?要知道,每一个心灵,都是需要定期清扫和灌溉的花园。”
  
  心理学是让人知道自己
  
  记:以前我们熟悉的倾诉节目,大多是电台悄悄话,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节目走上电视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  张: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相应的心理需求就会表现出来,而发展越快速的地区,就越容易出现心理调适不过来的问题。据我观察,很多上海的年轻人,都是又焦虑又忧郁的。焦虑,是因为怕错失机会;忧郁,是因为已经错失掉机会了。通过这些电视节目,可以给出一些正确的信息,帮助观众实现自我帮助。心理医生的首要任务,是让病人实现自我觉察,让他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。以现在非常普遍的外遇问题来说,当我们转向他求的时候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婚姻中有哪方面没有得到满足,我们总以为自己爱上了配偶之外的人,而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。
  记:《心灵花园》节目在改成日播之后,收视率很高,您在做节目时的情况是如何呢?

  张:通常做节目之前,我会跟来宾沟通。第一是感谢他们肯来,这是对我们的信任;第二是让他们选择是否戴面具,是否用化名,以及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。从专业角度来说,我是要看来做节目的人,是否适合做心理咨询,坦白说,有的人是应该先去看精神医生的,心理咨询对他们已经没有帮助。我遇到过一个男孩子,是重度忧郁症患者,因为妈妈不同意他谈恋爱,那个女孩子走后,他自杀过两次,做节目时他的手还是包扎着的,在整个录制过程中他都没说几句话,一直低着头。这让我很担心,如果他对节目期望过高,希望能把女朋友唤回来,我们做不到的话,他会不会继续伤害自己或他人呢?节目做完后,我抓住他的家人,告诉他们必须要注意什么。碰到这种情况,如果对方放我们鸽子,我反而会松一口气。
  
  我们都向往正面的人格特质
  
  记:在您日常咨询和主持节目中,遇到最多的是否还是感情问题?

  张:这几年来我有很大的感触,你会发现感情出问题的确实很多,而且类型也跟以前大不一样。十多年以前虽然也有三角恋情,但现在随着网络和都市的快速移动,感情问题会以各式各样的状况表现出来。可能是感情问题的收视率比较高,所以媒体对这个感兴趣。但就实际来看,我倒觉得人们更关注职场问题。对男性来说,最关注的是职场关系,特别是升迁;而对职业女性来说,无一幸免,排行第一的都是如何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取得平衡。
  记:《大长今》、《阿信》现在非常流行,人们普遍认为是职业女性的典范。您是最早写EQ的华人作家,请问这些女性形象,真的会对人们的情商产生影响吗?

  张:这些女主角的共同点,是她们都有非常正面的人格特质,而我们内心对那些正面的东西是有渴望的,所以才会被她们打动。比如说大长今,虽然节奏慢得不行,但是你会看到,居然有那么一个人,在那样动荡的环境下,可以保持那么稳定的特质,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。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,很可能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,你会想起大长今在某个困难时候做的某个动作,你可能就不自觉地学起她镇定自若的样子。我见过太多情商、智商都超高的人,虽然很多人只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,但是他们懂得怎样面对生活,碰到状况知道怎样处理,这些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。看电视剧,就是一种观摩学习,而且比看心理医生便利得多。
  
  心理学助她找到超棒老公
  
  记:您从上世纪80年代就对心理学感兴趣,但那时心理学在台湾还是一个生僻的学科,您怎么接触到心理学呢?

  张:一开始是出于好奇,而下决心去做,是因为看到了心理学对我妈妈的重要影响。我妈妈小时候算是个受虐儿,她自己当了妈妈后,对我和妹妹也蛮凶的。但是妈妈在外面学了心理学课程之后,好像一下子变了个人,我的两个弟弟都没有挨过打。我觉得,任何一门科学,有这个能力改变一个人,真是太了不起了。我爸爸是个资深医生,社会地位很高,也很赚钱,我读的是台湾最好的高中,在外人看来理所当然是要考医科的。但我看到血都会晕倒,所以就想,如果不能从生理上帮人,至少还可以从心理上帮到别人。我高考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心理系,后来在美国念到心理学博士。

  记:跟心理学家接触,好像很容易引起抵触情绪,因为那种洞悉一切的眼光是很令人害怕的。我不知道您有没有遇到这种尴尬,尤其是在谈恋爱的时候?

  张:应该说我从心理学上获益太多了,是它帮我找到一个心理素质超好的老公。我认识我另外一半的时候是在大学,他是个像崔健那样的摇滚青年,留长头发,穿破烂的衣服,如果你光看外表,会觉得他很难相处。但心理学的训练,让我看到很多别人不会注意的细节,比如说他对服务生非常有礼貌,说明他不是个自视甚高的人;他跟人交流时很有耐心,在任何时候都能用理智的态度去探讨事情;他的情绪很稳定,读书成绩也好,这些都表明他有良好的心理素质。现在他在大学教书,是一个很出色的学者,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,也都会跟他商量呢。我在台湾有一个工作室,我招聘工作人员,不是看来自哪个重点大学,而是心理素质如何。


(原文来源于网络,编辑:15.2.10)

评论